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疑惑:日常产品的信息引导到底该如何设计?
可能有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浮层、动效、弹窗等等,但这些都只是表层样式而已。背后的引导机制该怎么入手?有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需要注意些什么?……
所以,今天就想聊聊这方面的看法,下面是我对信息引导的理解所提炼、搭建的一个“PST”框架:Performance-表现、Strategy-策略、Target-目标。
目标层:信息不会平白无故去引导用户,都是为了某个确定的目标而展示的。如在首页弹窗展示是为了进行新手教育,以达到让用户使用新功能、进入新页面等运营指标或增长指标。
策略层:目标确定了,需要确定可做信息引导的各种场景和机制。如设置某时间进行信息推送,用户网络不行的情况下怎么解决?
表现层:不同的场景中有各种表现形式,如下拉菜单、弹窗、浮层、视频等等。
这3层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因为每个产品的目标各不相同,所以这篇就先对信息引导的“策略层”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下篇再讲下引导的形式和适用场景。
Part 1:信息引导的类型
先大致说下信息引导的基本类型,可能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分法和定义,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分类:
1. 新功能引导
向用户展示产品的新功能/页面,对产品的新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多用于用户首次进入/使用功能的引导,如:各种新手遮罩引导、产品介绍。
2. 指标引导
以提高产品的业务目标/增长目标为导向,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用户使用某功能,如:产品的信息push和广告。
3. 结果引导
在用户已结束的操作行为、结果页面上,引导商户使用相似功能或内容模块,促进产品的连续消费。比如:淘宝在订单支付成功后,都会进行店铺、红包、优惠券、相关宝贝的推荐,保证保证消费者还处于“购物链”上。
4. 异常引导
针对用户可能会犯错的行为进行提示、警告,是一种前置的容错机制。如支付宝,用户在向“异常好友”转账时,以轮播的方式进行信息提示,避免用户转错账。
Part 2:信息引导从哪方面切入
抛去业务目标和引导样式的局限,信息的引导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和思考:产品架构、用户行为、时间、阶段/过程。
1. 利用“产品架构”做引导
像很多同学做信息引导时,一上来就想着浮层、弹窗、动效等各种表现形式,而忽视了最简单、最底层的引导方式:利用产品的架构布局去引导。
这种方式是通过架构上布局,来体现内容间的差别与关系,突显出核心内容模块,强调的是“视觉重量”,如:各模块间的面积大小、色彩强弱。像淘宝首页有各种功能入口,通过架构上的布局来进行功能分类和引导。
如何利用架构布局进行信息引导呢?2个点可以参考下:
1)重组
将同一层级、相关联的信息组成一个内容模块,从而使信息更聚焦、减少视觉干扰。如腾讯动漫的个人中心页面,在老版本中头部信息较为分散、无关联,信息的引导性很差。而在新版本中,则通过“重组”把信息容关联在一起,页面更聚焦清晰、引导性更强。
2)单拎
一种与“重组”相反的引导思路,将信息分解成功各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展示,让信息得到更多的展示。很多“入口化”的功能,都适用该思路进行信息引导,如:手机淘宝的个人中心,有些功能原本可以和其他模块一样做成入口化的,但出于产品目标、用户诉求等维度的考虑,将部分内容“单拎”出来进行展示效果更好。
2. 利用“时间”做引导
按时间维度去发散的话,则可以分成“用户行为时间”和“网络实时时间”引导。
1)用户行为时间
根据用户操作的行为时间进行信息引导。如爱奇艺,用户在观看了30分钟视频后,会弹出积分领取提示。
这种引导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时间机制。
如爱奇艺的“观看满30分钟”:是观看单个视频时长,还是一天里的总视频时长积累?离线观看视频(有流量联网)时是否也计入时长等等?这些机制都需要在前期,根据产品的平台特性、业务目标、用户习惯等维度去设置好。
2)网络实时时间
根据当前网络时间进行引导。如百度地图,会在17点快接近高峰期时,会向用户弹出路况提示。
这类场景的引导,更注重于:产品的推送机制。
如设置了某个时间点推送内容,若用户没网络或者网络较差时,是晚点再推送,还是推送提前预设置好的“静态”内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点。
3. 分“阶段/过程”做引导
根据特定的维度,将信息/功能分解N个独立且关联的阶段。分阶段的维度可以是时间、日期、金钱、物品等等。很多运营活动就会把奖励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发放,如图:
这种引导方式的优势是:可以将全部的信息分解到各个阶段中去,页面的拓展性强,用户理解和操作成本低;劣势在于:周期较长,用户缺乏足够的动力。
因此,很多产品都会把最大奖励、最好的结果放在最后阶段,加上利用消费者的“目标趋近效应”——人们在距离目标越近时,越有动力去完成它(想了解更多用户心理特征的同学,点击这里),一步步地引导用户消费。
4. 根据“用户行为”做引导
根据用户的当前操作进行引导,如观看视频时,点击屏幕会暂定播放且会弹出广告信息;长按内容列表时,会出现多选、排序、删除等操作。而根据“用户行为”做引导,需要注意2个点:引导的返回策略和落地方式。
注意1:返回策略
结合用户场景与产品特性,看信息引导后是否需要制定返回策略,相当于一种“逆向引导”。而返回的策略不仅体现在“机制”上,还可以体现在“视觉样式”上。
– 机制:
如爱奇艺在观看视频时最小化产品、跳转到新的页面后,返回观看视频时会自动后退几秒进度,以保证用户的观看记忆不会出错。
– 样式:
如淘宝在支付订单后,会有两种返回形式:1是左上角的“返回”icon——返回到购物车页面;2是中间比较明显的“返回首页”按钮,返回至淘宝首页。
而对于产品来说,“返回首页”的优先级显然更高一点:既可以让用户形成消费闭环,又能浏览、搜索更多的商品,提升产品的UV、PV、复购率等业务和增长指标。所以,才会把“返回首页”按钮的样式,做得比“返回”icon重一些。
注意2:引导的落地方式
就是信息引导后,用户跳转到哪里?一种是跳转至新的页面进行落地,页面空间大、可控性强;另一种是停留在当前页面展示,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如优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在当前页面进行奖品的引导和获取。
至于最终采用哪种落地方式,则根据产品目标、用户场景、页面形态等特征去抉择。
– 结尾与总结
以上就是个人对信息引导“策略层”的一些心得和看法,有需要的同学可到公众号(和出此严)领取文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net-net@foxmail.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10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策信智库资讯网 » 系统性地教你,如何设计产品的信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