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App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1. 市场分析

1.1市场现状

现代人注重健康管理,近年国人尤其重视通过体育运动增强预防疾病。2009-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达到近4亿人,庞大的健身人口未来将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同时,2010-2020年我国(预计)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发展空间巨大。身体活力及优美体态已经成为个人品牌的象征,健康生活理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到2020年,国内的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image.png

来源中联购2018中国健身业态报告

1.1.1政策因素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据全民健康计划的通知,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需要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发展目标:承载体育产值6成任务,十年大规模产业化进程开启,10年内产业规模将增3倍。

20-40岁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旺盛的娱乐和消费需求,相对而言,C端消费价值更高。中青年人群运动需求的崛起,将为产业带来更多附加值和产业价值拓展空间。

1.1.2地域因素

根据2018中国健身趋势调查人群的地域分布,可以清楚看出北京、上海、山东成为最关注”健身”的三个省市。

image.png

来源美国运动医学学会

传统健身房城市布点范围较广,基本已覆盖国内所有的城市区域,其中北上广深及部分沿海城市布点较为集中。传统健身房选址主要集中在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物业内。

image.png

来源美国运动医学学会

1.1.3年龄因素

image.png

来源易观分析

日前,百度知道推出健身大数据统计,发现在关注健身的群体中,26-30岁年龄段之间的人群占比40.2%,是健身的第一大主力,健身人数呈升高趋势,并在30岁达到了顶峰。

image.png

来源百度知道

有超过四成人出于减肥目的,除此之外,35%的人是为了健康而健身,16.4%的人是为了塑身而健身。

1.1.4层次因素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研究生人群中25.6%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他依次是,大学(含大专)22.0%,高中(中专)18.1%,初中12.8%,小学及以下为8.5%。

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有24.1%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它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1.1%,办事人员20.0%,商业服务人员15.2%,农林牧渔水利人员8.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11.9%,无职业人员是16.2%,其他人员14.3%。

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自己练”,和“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习”百分比分别为 38.3%和33.7%

image.png

全民运动健身意识觉醒,高净值人群运动参与比例上升,带来更多产业价值,将为产业带来更多附加值和产业价值拓展空间。

image.png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民众对运动健身的关注度也迅速上升。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微信微博渠道的社交分享功能,娱乐明星带动下,马甲线成为全民话题,频上热搜榜,全民晒马甲线、A4腰成为潮流。健身理念的普及和运动氛围的带动,有利于全民运动健身参与度提升。

image.png

来源百度指数 

1.2市场规模

运动App覆盖人群、运动频次和运动时长稳步增长,用户运动热情日渐上升。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比达咨询研究发现,2015年中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人,同比增长了92,1%。预计2018年活跃用户规模将突破7000万人,用户规模在较长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image.png

来源比达咨询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2017年中国互联网体育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资本市场对体育类项目投资保持热度的同时更加谨慎,目光投向产品趋于成熟、更有盈利可能的企业。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1.2.1行业生态图谱

image.png

根据极光数据研究院的观察,跑步健身 app 在 2012 年出现在国内,2014 年进入井喷期。在数年的市场培育以及国家提倡之下,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经历从 2014 年的运动项目投资热,到2015 年的投资降温和 2016 年的资本寒冬之后,市场上的跑步健身 app 各自在细分领域大显神通以满足运动爱好者的各类需求。

image.png

来源易观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移动健身平台是由APP运营企业直接进行关联,与线下资源对接,而资源的供给端则是健身中心或是器械商店,提供一手的健身人员资源与物资。

同时智能硬件开发企业也是健身行业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连接第三方服务提供方,完成支付,数据分析,物流和广告等环节。

1.2.2行业细分

移动平台的运动健身项目中,用户基数大、使用频次高的跑步和健身类App,通过1-2年的积累,快速拥有了可观的用户流量后,首先被资本看好,先行进入B轮和C轮,打磨产品,探索变现。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运动健身行业是线下重参与行业,拥有场馆资源,容易建立竞争壁垒的场馆服务商,也率先被资本看好。商业化基础:规模化公司极少,俱乐部、用品、场馆、赛事等传统赛道先行做出规模。

image.png

来源艾瑞咨询

 

体育用品、场馆和赛事服务等行业,直接为用户的运动参与服务,具有较好的现金流来源,率先做出体量和规模。专业运动服务类产业基础薄弱,A股无相关细分产业的上市公司,但近2年有6个运动服务类创业项目在新三板上市,也侧证了运动服务项目在互联网助力下蓬勃发展。

因此,运动健身产业进入2.0时代,业界集体探讨商业变现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1.2.3 线下市场

2012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重点业态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这意味着政府再一次确认体育产业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余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是逐渐加强,今后体育产业为国民第三产业,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

2016年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同样是2016年,中国持健身卡用户数量达到了1500万人次。

而据《2017年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健身人口以平均增长率10%的速度递增,健身常态化也成了一种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37627所健身房,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

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体育健身,体育娱乐成为现代都市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经营型健身俱乐部作为体育消费的一个场所,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如何,受到多方面的关注。

健身很热,但健身行业的问题也不少。调研发现,健身房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会员卡和私教课。作为“卖课主力”,私教的业绩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收入,不少私教因此变身成“售课者”。一方面是私教变身成“售课者”,不断让消费者多花钱,但另一方面却是一些消费者花了钱,却没时间去锻炼。

除此之外,私人教练的从业门槛相当低。在有些培训机构,只要交钱就能拿到私教资格证书。据媒体报道,一些培训机构的“速成班”,往往5到7天的培训就能“产出”拿到相关资格证书的私人教练,更有甚者,还打出了“包过”的招揽广告。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健身房中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只有42%是来自体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的人只是经过1到3个月的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证书。

必须承认,健身俱乐部在我国起步很晚,发展不平衡,私人教练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提高私人教练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1.2.3.1 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商业健身主要分为五种运营模式,目前我国商业健身按运营模式主要分传统和新型两种。前者发展起步早,运营模式较为成熟,能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标准化的健身服务,根据是否跨区域连锁运营可分为连锁型健身俱乐部、小型健身俱乐部。

后者主要包括新型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互联网+”健身项目等,多于近几年逐渐兴起,探索新商业模式解决传统模式痛点或满足新出现的细分需求。其中新型健身俱乐部多与连锁健身俱乐部对标,采用月卡等盈利模式,降低入会门槛,提供标准化服务;健身工作室则多由资深教练创办,依托其会员资源提供高端精细化服务。

Keep、Fittime 等健身 APP 将健身场景由健身房转移到家庭,为消费者提供健身指导、社区、电商等服务,并与线下结合。

我国健身服务商的主要运营模式对比

image.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 基本上每个健身房都有一个私教区,拳击区,或大或小, 大型的商业健身房私教区会更大些。私教区是健身教练一对一教学的地方,很多健身教练将会员带到私教区,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其他健身会员抢器械事情的发生, 也可以避免在带领会员进行健身训练的时候,被别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其次私教区拥有更多先进的器械,比如战斗绳、壶铃、按摩轴等等健身器械, 让会员感受其在接受vip级别的服务。

1.2.3.2 收入来源

我国现有健身俱乐部主要通过预售会员卡以及私人教练来获取收入,对比美国健身俱乐部,其收入来源有五种:

一、会员制工作室注册会费;

新用户需要购买年卡或者月卡才能进入俱乐部进行锻炼, 这相当于新用户在其健身房注册成为会员后, 才能购买私教课程。

 

二、一对一私教服务;

1个或多个私教同时给一位会员上1节私教课程。

 

三、一对多私教服务;

“1对多私教课程”顾名思义也就是1个或多个私教同时给多位会员上1节私教课程。从产品定义的角度就完全和“1对1私教课程”进行了区分,会员应该从购买这个产品时就已经明确了这个课程的上课形式是多人一起进行。

这主要针对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会出现夫妻、家人或公司同事想一起购买私教课程,并一起来上,当然同时也希望价格也能便宜点的情况。显然,在俱乐部运营过程中单纯的“1对1的私教课程”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所以,目前俱乐部普遍尝试的“1对多的私教课程”或称为“小团体私教课程”。

它除了可以满足刚刚谈到的会员希望能够有互动性更强的课程体验和更便宜的价格外,对俱乐部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俱乐部私教收益、私人教练也因此可以得到较“1对1课程”高的课时费收入,为此,“小团体私教课程”目前已成为私教管理中常常提到的话题和私教培训市场上的亮点。

 

四、小团体课程;

与“1对多私教课程”类似

 

五、设备、服饰和配件销售收入。

盈利模式单一导致我国健身馆同质化较为严重,各品牌难以形成自身特色。同质化的健身设施及服务使得各家健身房之间竞争较为激烈,缺乏多种类私教授课以及小团体课程等细分,市场也使我国健身房收入较为单一,并且没有鲜明品牌特色。

1.2.3.3 私教运营

如今在国内,客户进入健身房后,都会有专人上前进行讲解。在教练的耐心讲解后,并且对身体做出了系统的了解判断后,判定是否有必要办卡进行锻炼。若你资金充裕,也可为自己请一个专属的教练,可以再买些针对性的课程,提升自己的锻炼专注,让锻炼成效变得更高。不用自己去摸索,锻炼计划有人安排,饮食有人安排,锻炼有人跟踪,得到了不错的锻炼体验,并且坚持了几个月后让自己得到了不错的锻炼效果。

但是有些小的俱乐部做的相对来说比较不规范一些,它会把“售课”销售额放在第一位,所以小的俱乐部管理得比较乱,教练的流动性比较大一些。而为了让消费者能够请私人教练,做出更多销售业绩,很多健身房还会免费赠送一次健康测试。

通常情况下,健身教练从业必须要拿到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而事实上,这样的考试无非就是复习教材中的题库,最快7天就能拿到证,通过率高、门槛低。因此,绝大多数的健身房教练都有从业资格证。

虽然有的教练具有《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就具备了当私人教练的资格。目前我国对健身私教的准入并非像医师一样有强制要求,国职证书仅作为一个评价参考指标,并非持证才能上岗。对于不懂行的消费者来说,私人教练的水平高低很难区分。

因此, 目前健身教练年龄不均衡,学历结构良好,技术等级偏低,性别比例偏差大,任教年限偏短,专业结构欠缺,专业上岗任职的来源多样化,专业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

同时,现在大多健身房都不给教练买社保。即使有些条件较好的健身房为私教提供了社保福利, 很多教练也会拒绝。第一因为是要上税,每年上税的钱比自买社保还要多。第二是俱乐部要给买社保的教练签订劳动合同,里面的条款复杂严苛。

按照国家规定五险一金是必须有的,但也有一些机构和俱乐部没有, 每个俱乐部交的也不一, 有三险也有五险。

这些现象都导致目前市场上的健身教练离职率和流转率偏高。

1.2.3.4 健身计划

a. 基础私教课

目前, 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增肌、增重; 第二类是:瘦身、减脂。

对待不同健身目的的人群,私人教练往往在给你进行一次完整的健康测试后,记录你的体脂、肌肉含量、水分等, 然后制定不同的健身计划,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用户需求挖掘。之后, 他们会提供一次价格划算的私教体验课程,吸引用户进行购买, 从而更好地进行从”会员客户”到”私教客户”的转化。

image.png

用户在初期锻炼中,对于动作肯定都是陌生的,不知道每一个锻炼动作的具体发力方式。无法让自己确切完成锻炼,对于锻炼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请了私教,用户在锻炼时他会帮助其学习动作。也会更快速准确的完成锻炼。

同时,私教可以帮助调节锻炼强度,当客户在锻炼时,私教会提出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特别是身体在每一个锻炼时期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有一个教练,他会帮助你定期做出调节,让身体去适应锻炼的强度。但是大概流程都是一致的, 只是会在基础内容的运动上进行调整。

image.png

一般来说,健身手段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在开始每日训练前,会进行一个准备热身活动,如慢跑十分钟、5-10分钟徒手操练习等。

之后会进行基础内容的运动,它一般分为不同主题的项目以及相应的锻炼周期,每次运动会有负荷控制,同时伴随饮食调整。

同时,教练会记录下每一次的锻炼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督促。

最后要对全身肌肉进行放松,可以选择用有氧健身器械进行5到1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者对身体各部位肌肉进行拉伸。

b. 康复私教课

目前市场上,健身教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会员解决健身方面的知识,比如增肌,减脂,塑形等方面的需求,私教只要带会员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就好。但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孕妇产后恢复,前探头,骨盆前倾,不良腿型等等的一些人群,健身教练就要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健康合理的方式,带这些会员进行锻炼,保证他们的安全,以改善会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具备一定理疗知识的健身教练带着这部分会员进行训练。通常调理型私教课一般要借助瑜伽进行训练。与开展的如火如荼瑜伽团体课相比,瑜伽私教课却是相对昂贵,一节私教课从400到1000不等。

现在瑜伽行业里的私教老师,最基本的要学习的课程有:瑜伽初中高,瑜伽基础理疗、人体解剖、功能康复、体态评估、运动处方、孕产瑜伽、普拉提、瑜伽辅具的使用、基础的医疗知识等,其中瑜伽初中高和理疗学完至少是2-3万,其他的课程都是以参加工作坊的形式来实现,而每次工作坊2-3天的费用,就是2000-3000元,从一个瑜伽小白到瑜伽私教老师,最基本的学习成本至少要到10万,另外,成了私教老师之后,每年还要继续花钱,用来投入更新学习知识和技术,

其次, 瑜伽私教课程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首先,上课前的体态评估和检测,大约1个小时,其次,根据私教客户的评估和检测结果制定符合该客户的练习计划和详细到每个动作的运动处方,大约3-4个小时,然后,上瑜伽私教课,一对一指导练习,每个动作每个练习都确保要有针对性有效果,在上课的同时,发现并记录新的问题,大约1.5个小时,最后,课程结束后,再根据课程中的新问题和课程效果,更新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大概1-2个小时。所以,一个合格的瑜伽私人教练要上好一节瑜伽私教课程,所付出的知识和技术成本高,瑜伽私教课的成本也不低。

所以有了这些专业的健身技能,能够通过专业的健身技能来带领会员健身锻炼,让会员能够更有效的达到健身目的。

1.2.3.5 盈利模式

大家都知道,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私人教练职业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尽管过去两年来一度兴起的很多互联网健身企业,如燃健身,初炼,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发展都不尽人意,但是毋庸置疑,这些企业给健身界带来了一股互联网之风,其影响非常深远。私人健身教练可以作为一个像医生,律师,理财师一样的自由职业来看,并且作为现代服务业,私人教练在健身行业起到很核心的作用。虽然类似keep那样的健身视频教学社区对于健身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说到底,私人教练的指导必不可少。所谓“穷学文,富学武”,真正靠谱的健身,是需要教练的个性化指导的。看教学视频和接受教练的手把手指导完全是两回事。

据2017年的全国薪资年终报告显示:我国各个城市的平均薪酬大部分较去年有所增长,目前对我国的健身会员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会员每年平均花费万元左右,办卡占三分之一,请私教占三分之二。一个私教客户每周若是去健身房锻炼3次,基本每月的健身开销在2000左右。

所以要想健身消费就需要有较高的收入作支撑。而随着我国收入提升,更多的居民将有实力进行健身消费。消费升级、居民健身热情高涨、这就随之影响私人教练的工资,因为私人教练的工资是根据个人能力而决定的,因为健身行业是技能性行业,能拿多少薪资关键还是看个人有多少能力。目前从整体来看,私人教练月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根据实地调研,健身教练行业薪资的构成:基本工资+销售业绩+课时业绩+团队业绩。

私人健身教练是整个健身房盈利中比例最高的部分,故私人健身教练的工资也相对最高。它一般有三部分构成,包括基本底薪+业绩提成+课时费。

底薪平均为2000—3000左右,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国家规定保险,有些俱乐部还会为教练员提供住宿和员工餐,一般上一节私教课的课时费用为200~800之间(康复课程每节课单价能到1000元左右),时长为一个小时。

俱乐部会按照比例来计算你的课时费,课时消耗越多,课时费越高;另外还有你的私教业绩提成,截止到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私人健身教练的工资,月薪达到1万以上的占63%,6000~10000的占27%,6000以下占13%,其中健身教练一线者为33.4%,中层管理者为44.5%,自主创业为5.1%。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的整理,从健身学院毕业的学员3个月后的平均工资大多在8000-15000之间,当然,资历越老,经验越丰富,工资也会更高。现在一线城市的健身教练平均薪资在万元左右,有更高的, 也有只拿底薪的。因为影响私人教练薪资的原因有许多,比如会受到城市不同、健身房不同、健身教练自身能力不同所影响。

一般的私教一节课的课时费用为200到500, 折中算300, 他们一天可上三至四堂课, 带领3个学员, 一周工作6天, 可上20节课左右, 打底一个月26天, 一个月也有80几节课,可带领10名学员,业绩好一点的人可达一个月120节课,可带15-20个学员。

普遍情况下, 一名健身教练一个月可以签下6-10名会员, 表现极为优秀的甚至可达20-30名会员。

在女性健身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女性会员占据健身俱乐部服务群体的70%,而目前男性教练与女性教练的比例为10:1,可以预见,女性教练或将在未来比男性还要抢手。

1.2.4 行业痛点

目前我国的健身行业, 跟欧美国家比较起来, 除去健身场馆的缺少外, 还面临着同质化高盈利能力低、用户体验差、市场集中度低、以及健身教练人数有限的问题。

 

1) 健身场馆同质化较为严重

这一点已经在健身房收入来源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这不加以过多描述

2) 中国线下健身场景用户体验较差

在同质化之外,中国健身用户整体上对现有健身房体验仍有很多不满。

从本次调研的访谈结果来看:用户普遍反映健身场馆年卡付费制度给个人有一定的压力, 表示是否续费还会继续考虑, 并且很多健身房为了鼓励顾客购买年卡或是3年卡, 刻意取消了季卡和半年卡的办理, 或者是半年卡与年卡的价格差距不大, 这都让那些对资金有强烈规划的客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同时, 健身场馆没有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场馆内虽然聚集着很多正在进行锻炼的客户, 但私教很少抱着矫正动作和帮助加强锻炼的目的上前指导, 更多是忙于推销课程, 价格也较贵。

这都说明现有健身房仍无法满足健身会员对健身房的基本要求,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目前线上健身软件发展较快, 众多投资机构追捧健身领域, 健身需求可见一斑,但是健身仍然是一个注重线下体验的活动,纯线 上产品很难满足用户,互联网健身产品也在寻找合适的变现场景,提高线下健身房的服务水平 仍然是健身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 我国健身产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个人工作室大量涌现

我国健身房市场前十大品牌市占率仅为 20%,个人工作室大量涌现使得全行业规模效应难以得到体现。

我国健身俱乐部类型主要有五类,其中连锁型为主,多为大型健身俱乐部,整体占比 35%,其余中小型健身会所占到了会所总量的 60%以上。

同时个人工作室大量涌现,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全国个人工作室在 1万-2万家左右, 个人工作室为客户提供健身场地和群体课程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私教授课服务。

然而这些小型工作室规模普遍较小,并没有成体系的培训体系及管理模式,很难在长期保证大规模服务的质量。

4)健身教练数量明显不足,工作环境整体较差

由于我国健身教练收入较低,健身教练数量与美国差距很大。中国仅有专业教练 15,560人,人均教练只有0.12/万人。

而美国拥有专业教练 240,000 人,人均教练达到 7.5/万人。

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缺陷比较明显,吃青春饭为主,人均跳槽达到3 次, 常在从业5年左右选择创业, 自行成立工作室等。根据调查显示,79.6%的教练认为工作中成就感受挫,69.2%的教练认为收入低于预期。

5)健身教练薪资有待提升

虽然月薪上万的私人教练也不少, 私教每节课的课时费用也不低。但传统健身房教练中, 操课教练的薪资目前只有 5000-6000 元/月, 私教课教练 200- 300 元/节的课费, 其只能抽成 25%,因此这使得目前我国健身教练数量有限,难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及用户体验。

因此资本的介入也使得通过高薪吸引健身人才的方式成为了可能。

同时,在投入硬件设施外,健身房通过投入软件提升课程安排质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以及通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等,均能够提升客户的体验。

 

1.3用户画像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从图中可看出潜在用户群是以年轻用户为主,喜欢使用的主流健身APP偏社交类,市场趋于稳定。活跃时间段集中在下午至晚间时段,在晚上9点达到高峰。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他们注重生活质量,经济实力较强,有车人群远大于整体人群,喜欢把钱投资在健身保养等方面,同时也很看重性价比。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1.3.1用户群体

根据百度指数最新(2014.5)的搜索统计,在健身类的词汇当中,用户关注度最强的词汇是减肥。在需求图谱中,减肥操视频,健身视频,减肥计划,健身计划等词汇成为热门词汇。

image.png

 

根据问卷星调查结果显示:需要普及健身常识,科学专业的健身方案,因为意志薄弱放弃健身,需要激励机制鼓励等选项,用户选择比例均超过了50%。在设计APP的功能时,需要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image.png

北京人更热衷于健身,特别是智能设备类APP的使用率高达11.3%,其次是上海,各类健身APP的比例也比较高,广州深圳类的健身APP和主要二线城市的差距不大。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健身人群使用APP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间时段(7-12点)和下午至晚间时段(17-21点),在早间时段,周末的活跃度要高于工作日,但在下午至晚上时段,工作日活跃度要高于周末。

这说明大家在工作日的白日时间忙于工作或是学习等其他事物,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投入锻炼和健身,而在周末,则倾向于早晨去健身,下午陪家人出去游玩或是休息。

总体来说,还是倾向于夜晚锻炼的人群较多。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今日头条在计步类健身APP人群中关联度排名第五,可以推测这类人群对资讯类应用偏高。

同时他们较社交类健身APP人群更加关注天气,因为相较于室内运动场,计步类人群的运动地点大多在公园、马路、小区,所以对室外环境的依赖度较高。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相较于整体人群,健身类APP使用人群在金融、化妆品、珠表手表和零售卖场等方面的提升度非常高。

同时,医疗、文化教育和服装衣帽是减肥类APP使用人群提升度最高的前三类消费偏好。

image.png

来源Talking Data咨询团队

 

1.3.2用户场景

目前大多数的亚健康人群存在的健身盲点主要是:

① 对健身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相关知识(训练、饮食)一窍不通,不知道怎么开始健身,且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② 缺乏长期坚持下去的动力,健身是一件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的事,尝试过一些微博、朋友圈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如哥本哈根、郑多燕等,但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了几天,觉得太痛苦了,各种找借口;

③长时间在办公场所久坐,缺乏系统的锻炼时间,碎片化的时间无法高效利用。

 

所以针对这部分用户(也是绝大多数用户)更好的解决方案是:

① 尽量减少系统科学健身方法的学习成本

② 持续给予内部外部激励,鼓励用户坚持下去

 

而市场上大部分健身工具产品都从这两点需求出发去解决小白健身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视频课程编排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用户只需要跟着练就行;一方面通过产品反馈激励用户,同时用户间也能互相激励,激励行为伴随用户的整个健身周期。

在根据极光数据研究院的统计,跑步 APP提供的需求场景主要包括跑步数据记录、跑步目标和提醒、跑步场景、跑步装备、跑步教程、跑步音乐、运动社交等几大类。

image.png

来源极光数据研究院

 

而健身APP的使用场景主要包括健身社交、运动轨迹记录、健身音乐、健身教程等几大类,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以跑步、健步为主的户外运动类应用,如咕咚、悦动圈、益动GPS;

②健身塑形类应用,如Keep,薄荷;

③单独针对某一部位训练的垂直锻炼类应用,如腹部运动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net-net@foxmail.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10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策信智库资讯网 » 健身App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