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较为抽象,讲的是三大思维在分析和创造中的运用,很多东西各有各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是不懂就结合实践多读几遍,读者跟随自己的理解即可,后续通过实践自行优化。
产品就是我们的作品,就像企业家的作品是企业一样,而作品就是作者对世界认识的一种表达。运用科学方法论认识世界,是科学家和知识工作者的常用手段,我建议产品经理在工作中也有运用科学方法论去认识世界。除了方法论之外,我另外提供三种思维,大家可运用在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为分析和创造提供些方法和思路。PS:我认为分析和创造是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分析指对现有事物的分析,创造指创造新事物,都是围绕事物展开的。
任何事物都是立体的,并且也有时间维度的,就像我们的世界的最低维度是四维。任何事物也是整体的,整体是指一个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所组成的体系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一定有某种内在关系,或功能互补,或利益共同,或协调行动等等。
现象、抽象、表象、具象
下面介绍四个概念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人的思考过程,现象、抽象、表象、具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是客观世界在脑海中的呈现,是不受人干预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抽象是从具体事物抽出、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而将个别的、非本质的方面、属性与关系等经验成分舍弃。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是主观的,例如同一件事对不同人的印象不同。具象,是创作者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创作者的情感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加入了经验成分的。
人的思考过程我简单做下总结:在感知到客观世界的某个事物的某种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后,人根据个人经验和现象在脑海中产生此事物的表象,用以后续回忆和再次感受。在多次针对某个事物的现象转化为可供自身理解的表象并自我总结以后,在脑海中把此事物具象化,是个丰满立体动态的形象。而人在总结客观规律时,把多个事物具象中的共同方面抽出,形成抽象的概念。
在脑海中具象化就类似下图,每个事物都是丰满立体动态的,当然肯定比下图复杂,也不一定是球形。把事物具象化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具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在脑海中的映射,相当于事物在脑海中凝聚,让人能顾回忆和感受,而不需要再观察客观世界的事物。某些事物在客观世界无法呈现出实体,而在脑海中可以凝聚成实体;某些事物在客观世界呈现不全面,而在脑海中能呈现出多个表象总结得出的全面立体的形象。
事物的具象化(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分析和创造与事物的具象化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经过事物的具象化,就相当于脑海中没有准备分析或者创造的事物的概念,是无法进行分析和创造的。分析就是把具象化的事物付之以逻辑,创造就是把具象化的事物付之以实体。分析和创造的具体过程待我后续缀文叙述。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点出发向外做放射发散,发散思维不仅可用于思考中,还可用于梳理、执行、设计等过程中。发散思维要先发散再收敛,目的要明确,过程有逻辑。发散思维搭配思维导图使用很完美。
上文较抽象,接下来将结合具体事例给大家讲讲发散思维如何运用在分析和创造中。
分析中的发散思维
分析指对现有事物的分析,由于事物作为整体是立体丰满动态的,会比较复杂,对于整体我们一下子不太可能理解,但是通过发散思维能够最快对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发散思维能帮助我们理清楚事物的主次、先后和总分等关系,掌握事物的脉络,把握事物的核心。
某种鸟的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是某种鸟的图片,这种鸟是个具体客观的事物,上面的图片则是这种鸟的一种现象,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提炼出来。而发散思维就是种分析方法。
总分分析
这是一种总分分析,把作为整体的鸟的某几个局部拉出来进行了分析,爪子、羽毛、嘴、眼睛、体型等就是我们认识的脉络,通过这种脉络可以分析这种鸟类,也可以分析其他鸟类。此分析,以分析某种鸟的样貌为目的,先发散找到有哪些部位以及各部位的特点,然后分析各部位之间是总分的关系因而可随机平等排列,最后收敛归纳为如上思维导图。
先后分析(请忽略具体内容)
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先后分析,把作为整体的鸟在时间维度上拉出来进行了分析,时间就是一种脉络。此分析,以分析某种鸟的进化史为目的,先发散找到地球纪元的各代/纪和某种鸟在各时代演变的物种,然后分析发现代与代之间有先后顺序,纪与纪之间有先后顺序,代与纪是总分关系,最后收敛归纳为如上思维导图。
上述两个思维导图只是两种分析之后的结果,其中发散收集资料和理清逻辑等过程不可忽略。切记发散思维要先发散再收敛,目的要明确,过程有逻辑。此外,上述过程只能称之为资料梳理分析,只是真正的分析工作中的一部分。希望读者能够学到这种发散思维,请忽略例子中的具体内容。
创造中的发散思维
人像素描的四个步骤(来自网络)
创造指创造新事物,要把脑海中具象化的事物付之于实体,具象化的事物也是立体丰满动态的,在描述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而发散思维能够产生脉络/套路,辅助我们更好的把乃好中具象化的事物叙述出来,之后才能形成实体,就像上图画素描中的起形、明确结构、铺大关系、深入刻画四个步骤,逐步让形象丰满清晰。下面介绍两种我常用的脉络/套路。
整体设计套路
产品整体设计的套路
整体设计是指从零到一开发或者重构一款产品的全部流程,一共涉及业务层、系统层、逻辑层和交互层等四个层面。在实际操作中,灵感是跳跃的,逻辑是层级自上而下的。很明显在自上而下各层级梳理中,整个系统会经历像素描一样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有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注意一定要把基础打好,系统建立在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之上,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若是偏颇,轻则导致系统用不起来,重则导致系统整个都要推倒重来;模块功能则建立在系统架构之上,系统架构若是偏颇,技术层面的或大或小的重构那就不可避免。此外,很多看着相似实则不同的产品之间最核心的差异就是业务方案或者系统定位不同。
但是这种整体设计有个缺点,容易自我禁锢,因为随着时间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系统没有即时调整那就会束缚禁锢住。所以要把握当前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的边界,该遵循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调整业务方案和系统定位而不是调整细小的例如功能结构的东西,都是很有讲究的。每个层级的设计确定后,都会有自己的边界或适用范围,而需求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系统要适应需求的变化就要做出调整,层级越高越重要调整成本就越高,系统定位每个月一变,功能模块一年都不调整,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每次需求变化,调整哪个层级哪个方面哪个程度来适应,除了遵守从需求出发的原则之外,就得看个人能力水平了。
需求和产品思维导图
在我的工作流程中,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阶段各会输出两份思维导图,前者叫需求思维导图,后者叫产品思维导图。需求思维导图通过发散性思维把需求梳理出来,更偏向分析。产品思维导图则是通过对需求细节的发散归纳,创造出功能模块以满足需求,更偏向创造。
下面以一款IM工具为例,讲讲需求思维导图和产品思维导图如何产生的。
某个IM工具的需求思维导图(请忽略具体内容)
整个需求思维导图就是个发散和细分的过程,想象这个需求或者场景需要考虑到哪些点,要考虑全面,分类则无所谓对错合理即可。我先是从场景上分类,分为“朋友间聊天”和“群聊天”,然后各场景又分为“通讯相关”和“管理相关”小类,最后根据不同的场景及其小场景去思考和细分,目标就是考虑全面整理清楚,待确定的点就打个问号。在根据场景发散时用到了总分的分析方法,此外大家还可总结自己的方法。
需求思维导图画出来以后,要进行观察和总结,感受各个场景和需求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中蕴含的规律,以产品功能的组合满足需求为宗旨,抽象出技术可实现的产品思维导图,尽可能包含所有细节。
某个IM工具的产品思维导图(请忽略具体内容)
整个产品思维导图就是个归纳和细化的过程,想象这个需求(例如分享)有哪些流程、界面和功能点,想象这个对象(例如消息对象)有哪些类、哪些属性和哪些方法等等。首先,我要确定整个IM工具中流通的内容实体和用户实体。通过观察需求思维导图和分析竞品如何实现需求,设计了”消息”父类和“语音”、“文字”等子类,子类继承父类,父类有发件人、收件人、时间等属性,子类也拥有自己的属性。所有“消息”都有规格、分享、发送、呈现、收藏等不同场景,需要设计每种“消息”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然后,我要确定功能、及其流程和细节。例如要做“分享”功能,思考分享的流程是怎么样的,思考每个流程中的小功能点、细节、元素等,是否有其他未考虑到的点等等。最后,调整思维导图结构,同一个模块的功能放到一起,有联系的功能模块之间划上连线。(PS:微信真的很复杂啊。)
产品思维导图是根据需求思维导图出来的,以产品功能的组合满足需求为宗旨,也是个很讲究产品设计功力的地方。产品思维导图完成后,就可以根据产品思维导图进行原型绘制和文档撰写了。
思考题:
1.通过需求思维导图和产品思维导图大家可以感受到某些内容实体和功能之间的组合就能有很多场景来满足不同需求,例如分享/发送/呈现/收藏···+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网页/小程序···,甚至填到行列上就能画出一份表格。除了分享微信还有哪些以功能点的组合的多场景来满足需求的?
2.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作为用户使用微信时,微信是简单的,而作为开发者设计开发微信时,微信是复杂的。那么微信是设计了怎样的平台来满足公众号、网页、小程序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功能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net-net@foxmail.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10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策信智库资讯网 » 我做产品的三大思维:发散思维、纵横思维和表里思维(上篇)